欢迎您, gdsuper
  • 进入后台
  • 退出登录
首页
服务动态
服务资源
粤企政策通
服务体系
  • 各级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
  • 各地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 各地中小企业窗口服务平台
常用知识
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地方信息

阳东刀剪积极应对贸易环境变化 聚力拓市场优产品 锻造“金牌”产业更强韧性

2025-07-03 来源: 南方日报

         数据显示,中国每生产10把刀具,其中7把产自阳江,五金刀剪产量占全国75%。

漫步阳东,数公里长的街道上密布着刀剪企业厂房,十八子、王麻子、美珑美利等知名品牌扎根于此。五金刀剪是阳东传统主导产业,也是阳东的“金色产业牌”。

2024年,阳东区从事五金刀剪生产的企业超700家,约占全国同类企业的60%,该产业外贸出口额占全区出口总额超70%,凸显其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特点。当前,面对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叠加等因素,阳东刀剪正积极寻求破局之道,于不确定性中以锻造产业韧性突围。

多元化经营 企业主动“走出去”拓市场

眼下,走进阳东大大小小的刀剪生产车间,各生产线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放眼整个阳东刀剪市场,面对贸易环境变化,各经营主体虽受一定影响,但积极转变思路,主动调整经营策略,开拓多元化市场——从依赖单一出口市场向多国家、地区市场迈进,减少单一出口的依赖性。

“三年前我们就有意在调整市场布局,之前美国市场占比60%,欧洲占比30%,日韩等国家占比10%;现在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的占比正好相反。”阳江市富通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通公司”)业务经理黄远铮说。

和富通公司一样的案例不在少数。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和企业主动“走出去”的双轮驱动下,阳东刀剪已逐步迈向多元化经营的旷野,把商业触角延伸至日韩、澳大利亚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

走访中,笔者发现一个普遍现象:近年来各企业北美收入占比均在逐步下降,与此同时,加大了非美市场开拓力度。“一般是通过国内外的展会,如广交会等,还有亚马逊、TikTok等跨境电商平台拓展市场。”黄远铮一语道出了阳东刀剪企业主动寻求新市场的方法。

当然,这种主动寻求新市场的行为并不是简单的舍旧谋新,而是从可持续发展与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为企业发展强韧性、增活力。

不少企业相关负责人提到,通过多元化经营,企业的产品门类更加丰富,经营灵活度也显著提升,因此具备了更强的应变能力。

“比如瞄准欧洲市场,我们就要优化或重新进行产品设计,因为欧洲的用刀习惯跟其他地方还是有所区别。”黄远铮说。

金辉刀剪业务经理陈桂珊介绍,企业出口至欧洲市场和美国市场的产品有所不同:“欧洲客户喜欢单把刀,美国客户则更喜欢套组刀。因此,我们针对不同市场的消费习惯,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

阳东刀剪企业家们深谙“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经营智慧,提前布局、主动开拓新市场,培育新的增长点,这正是阳东刀剪产业保持韧性和活力的关键所在。

多元化经营的战略支撑下,阳东刀剪产品品类不断丰富、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目前,阳东已构建起涵盖刀剪机械制造、模具开发、配件铸造与加工、热处理、电镀、木制品、包装等完整制造体系,同时配套发展技术研发、质量检测、标准制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服务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格局。

这种完善的产业生态,为阳东刀剪企业赢得了“与全球做生意”的先发优势,也为企业在面临贸易格局波动和不稳定时,提供了抵御风险的重要缓冲。

差异化发展 品牌梯队格局层次分明

曾经,阳东刀剪多为代工产品,产值较低。走访中,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只做代工的思维已跟不上形势,只有继续做强品牌,让品牌成为手中产业链的“王牌”,主动到国际国内市场探出路,才能真正扛住外部风险、自立自强。

广东拓必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很早就迈出了这一步,其自主品牌“KIZER”以创新设计和环保理念,成为首个跻身全球中高端户外刀市场的中国品牌,在世界小刀Popular Brand排名中位列前十。为强化品牌竞争力,该公司建立了全球化研发体系,与150余名国际设计师合作,累计获得200余项技术专利,持续推动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

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策略,使其产品赢得了全球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即使在今年形势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其品牌业务依然维持稳健运营,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核心支柱。

无独有偶,阳东刀剪龙头企业广东金辉刀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辉刀剪”)则聚力打造“新国货”品牌形象,于2020年正式联姻中华老字号品牌王麻子。

王麻子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以北京为品牌根据地,在阳江建设智造基地,在广州、深圳两地设立营销中心。近年来,王麻子实现营收连年增长。与传统代工企业相比,王麻子展现出明显的差异化优势:产品丰富度更高,且在管理上更规范,建立了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此外,王麻子正在建设的智造基地除大幅提升产品自动化生产效率,还有一个突出亮点:将建设一座刀剪行业博物馆。借助博物馆这一平台,王麻子及其他阳东刀剪企业将向世界展示中国刀剪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民族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而说到品牌,则不得不提阳江十八子。2024年,“十八子作”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历经四十余年,十八子已经从最初的刀剪作坊,发展为一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其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向世界展示了民族品牌的非凡实力。

面对刀剪行业世界范围内的强有力竞争者,近年来,十八子一直在加大资源投入,进行全球刀具市场调研,采取差异化市场竞争策略。“企业十分重视对国外市场的销售渠道建设,始终保持产品出口的高端定位,持续提升自主品牌国际影响力。”阳江十八子集团董事、总经理李积回介绍,近些年通过国外市场服务商的开拓,十八子实现了品牌形象和出口量的平稳上升。

事实上,阳东刀剪企业家已达成一个共识:无论内销还是拓展国外新市场,都需要以品牌闯关。因此阳东的刀剪代工企业都在不同程度地向品牌要利润、要市场。如,富通公司早在2011年就布局了朗马品牌,并成立广东朗马厨房用品有限公司主营国内市场,经过13年培育,2024年富通公司国内品牌营收与外贸代工收入比已优化至1:1.66,品牌战略成效日益凸显。

综合来看,阳东刀剪产业已形成层次分明的品牌梯队发展格局。王麻子、十八子等国内一线品牌作为头部引领品牌,持续领跑;拓必拓通过差异化创新打造国际化品牌形象实现创新突破;丰力、巧媳妇等“广东老字号”企业传承与创新并重,实现老牌焕新。

这种多元协同的品牌矩阵显著提升了“阳东制造”的市场价值——既增强了国内消费者的品牌认同,又提升了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品牌化转型,阳东刀剪产业有望实现从“规模优势”向“品牌优势”的战略升级,未来发展空间将持续扩大。

转型再加速 品质与效率不断提升

一把好刀的价值,除了品牌赋能,还离不开精良的工艺。从原材料到成品,一把刀具需要经历冲压开料、热处理、抛磨、开刃等30余道精密工序。而要确保每一道工序的品质与效率,离不开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产业升级。

金辉刀剪早在2010年前后就开始大刀阔斧进行自动化升级,如今其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达到80%以上。该企业生产的产品,因锋利度高、性价比高、生产周期短而备受市场欢迎。此前,该企业曾承接一批140万件刀具的欧洲订单,通常这需要90天左右的生产周期,但是该企业通过提前备料,优化生产线衔接,并依托自动化生产设备的优势,实现了25天首批产品出货,极大地缩短了生产时限,备受客户好评。

除自动化升级之外,阳东刀剪之所以能持续领跑全球市场,靠的不仅是敏锐的商业嗅觉,更是敢于刀刃向内、自我革新的勇气与智慧。

去年,阳东老牌刀剪企业盛达集团旗下子公司广东苏仕兰生活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桑刀二号”厨刀获得“最高刀刃锋利度保持力”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吉尼斯机构向中国刀剪行业颁发的第一个世界纪录证书。在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之后,“桑刀二号”的影响力持续提升,公司收到的订单不断,在今年元宵节举办的全球采购商订货会上,该款刀具一举揽下7000万元订单。“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国外市场占比约20%。”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国际环境给阳江刀具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我们不能就此躺平。每个企业都要不断创新,不断地走出去,比之前做得更好、更多,才能吸引更多客商。”广东盛达集团董事长许开盛说。

在阳东,产业能级的跃迁绝非偶然,而是一场集体性的战略突围。在阳江十八子集团的展厅里,一款由十八子集团与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联合研发的刀具,以初始锋利度、锋利保持度、耐腐蚀性“三好”特性,实现了更低成本和更优性能,重新定义了刀具行业的质量标杆。这一新材料的出现,也让刀剪生产企业有了更多机会,可以选择性价比更高的钢材。目前,已有十八子、金辉、百创源等多家公司采购“三好钢”,均取得了正面反馈。阳江十八子刀剪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首席质量官黄远清表示,企业用“三好钢”做成的切片刀具,客户采购后很快“翻单”。

这一创新成果的背后,是阳东刀剪产业多年来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持续深耕。从企业与实验室共建先进材料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产业园,推动刀剪产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阳东刀剪正在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式发展。

在产业升级浪潮中,当地政府更是积极发挥引领作用,鼓励五金刀剪产业链主、链员企业勇担标准研究制定重任——十八子集团修订《不锈钢厨具》行业标准,并摘下“广东省标准领军企业”桂冠,金辉刀剪牵头制定的《旅行剪刀》标准获工信部立项,成为行业标杆。

产业兴带动全域旺。前不久,广东省第二批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城市名单揭晓。阳东区凭借在质量提升领域的卓越实践成功入选。

从一把刀的精密锻造到全产业链的标准革新,从本土品牌的匠心坚守到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争夺,作为“中国刀剪之都”核心区域,阳东区正以质量强县(区、镇)建设为引擎,推动传统五金刀剪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擦亮金色产业牌,让阳东企业在面对贸易形势变化时多了一份底气,也更加从容适应市场需求。

南方日报记者 黄林

本期统筹:黄韬炜 冯斌强 陈运恩 黄 林


最新文章
  •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困难
  • “专精特新”资本市场系列培训
  •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 小微企业金融知识普及专栏
  • 2020年10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
  • 2020年10月财政收支情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五公开|法律声明
指导单位: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联系地址:广州市连新路11号 联系电话:968115 投诉侵权电话:020-83378957
E-mail:gdsme968115@gdei.gov.cn
粤ICP备05072190号-4

阳东刀剪积极应对贸易环境变化 聚力拓市场优产品 锻造“金牌”产业更强韧性

2025-07-03
来源:
0

         数据显示,中国每生产10把刀具,其中7把产自阳江,五金刀剪产量占全国75%。

漫步阳东,数公里长的街道上密布着刀剪企业厂房,十八子、王麻子、美珑美利等知名品牌扎根于此。五金刀剪是阳东传统主导产业,也是阳东的“金色产业牌”。

2024年,阳东区从事五金刀剪生产的企业超700家,约占全国同类企业的60%,该产业外贸出口额占全区出口总额超70%,凸显其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特点。当前,面对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叠加等因素,阳东刀剪正积极寻求破局之道,于不确定性中以锻造产业韧性突围。

多元化经营 企业主动“走出去”拓市场

眼下,走进阳东大大小小的刀剪生产车间,各生产线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放眼整个阳东刀剪市场,面对贸易环境变化,各经营主体虽受一定影响,但积极转变思路,主动调整经营策略,开拓多元化市场——从依赖单一出口市场向多国家、地区市场迈进,减少单一出口的依赖性。

“三年前我们就有意在调整市场布局,之前美国市场占比60%,欧洲占比30%,日韩等国家占比10%;现在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的占比正好相反。”阳江市富通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通公司”)业务经理黄远铮说。

和富通公司一样的案例不在少数。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和企业主动“走出去”的双轮驱动下,阳东刀剪已逐步迈向多元化经营的旷野,把商业触角延伸至日韩、澳大利亚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

走访中,笔者发现一个普遍现象:近年来各企业北美收入占比均在逐步下降,与此同时,加大了非美市场开拓力度。“一般是通过国内外的展会,如广交会等,还有亚马逊、TikTok等跨境电商平台拓展市场。”黄远铮一语道出了阳东刀剪企业主动寻求新市场的方法。

当然,这种主动寻求新市场的行为并不是简单的舍旧谋新,而是从可持续发展与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为企业发展强韧性、增活力。

不少企业相关负责人提到,通过多元化经营,企业的产品门类更加丰富,经营灵活度也显著提升,因此具备了更强的应变能力。

“比如瞄准欧洲市场,我们就要优化或重新进行产品设计,因为欧洲的用刀习惯跟其他地方还是有所区别。”黄远铮说。

金辉刀剪业务经理陈桂珊介绍,企业出口至欧洲市场和美国市场的产品有所不同:“欧洲客户喜欢单把刀,美国客户则更喜欢套组刀。因此,我们针对不同市场的消费习惯,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

阳东刀剪企业家们深谙“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经营智慧,提前布局、主动开拓新市场,培育新的增长点,这正是阳东刀剪产业保持韧性和活力的关键所在。

多元化经营的战略支撑下,阳东刀剪产品品类不断丰富、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目前,阳东已构建起涵盖刀剪机械制造、模具开发、配件铸造与加工、热处理、电镀、木制品、包装等完整制造体系,同时配套发展技术研发、质量检测、标准制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服务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格局。

这种完善的产业生态,为阳东刀剪企业赢得了“与全球做生意”的先发优势,也为企业在面临贸易格局波动和不稳定时,提供了抵御风险的重要缓冲。

差异化发展 品牌梯队格局层次分明

曾经,阳东刀剪多为代工产品,产值较低。走访中,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只做代工的思维已跟不上形势,只有继续做强品牌,让品牌成为手中产业链的“王牌”,主动到国际国内市场探出路,才能真正扛住外部风险、自立自强。

广东拓必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很早就迈出了这一步,其自主品牌“KIZER”以创新设计和环保理念,成为首个跻身全球中高端户外刀市场的中国品牌,在世界小刀Popular Brand排名中位列前十。为强化品牌竞争力,该公司建立了全球化研发体系,与150余名国际设计师合作,累计获得200余项技术专利,持续推动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

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策略,使其产品赢得了全球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即使在今年形势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其品牌业务依然维持稳健运营,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核心支柱。

无独有偶,阳东刀剪龙头企业广东金辉刀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辉刀剪”)则聚力打造“新国货”品牌形象,于2020年正式联姻中华老字号品牌王麻子。

王麻子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以北京为品牌根据地,在阳江建设智造基地,在广州、深圳两地设立营销中心。近年来,王麻子实现营收连年增长。与传统代工企业相比,王麻子展现出明显的差异化优势:产品丰富度更高,且在管理上更规范,建立了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此外,王麻子正在建设的智造基地除大幅提升产品自动化生产效率,还有一个突出亮点:将建设一座刀剪行业博物馆。借助博物馆这一平台,王麻子及其他阳东刀剪企业将向世界展示中国刀剪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民族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而说到品牌,则不得不提阳江十八子。2024年,“十八子作”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历经四十余年,十八子已经从最初的刀剪作坊,发展为一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其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向世界展示了民族品牌的非凡实力。

面对刀剪行业世界范围内的强有力竞争者,近年来,十八子一直在加大资源投入,进行全球刀具市场调研,采取差异化市场竞争策略。“企业十分重视对国外市场的销售渠道建设,始终保持产品出口的高端定位,持续提升自主品牌国际影响力。”阳江十八子集团董事、总经理李积回介绍,近些年通过国外市场服务商的开拓,十八子实现了品牌形象和出口量的平稳上升。

事实上,阳东刀剪企业家已达成一个共识:无论内销还是拓展国外新市场,都需要以品牌闯关。因此阳东的刀剪代工企业都在不同程度地向品牌要利润、要市场。如,富通公司早在2011年就布局了朗马品牌,并成立广东朗马厨房用品有限公司主营国内市场,经过13年培育,2024年富通公司国内品牌营收与外贸代工收入比已优化至1:1.66,品牌战略成效日益凸显。

综合来看,阳东刀剪产业已形成层次分明的品牌梯队发展格局。王麻子、十八子等国内一线品牌作为头部引领品牌,持续领跑;拓必拓通过差异化创新打造国际化品牌形象实现创新突破;丰力、巧媳妇等“广东老字号”企业传承与创新并重,实现老牌焕新。

这种多元协同的品牌矩阵显著提升了“阳东制造”的市场价值——既增强了国内消费者的品牌认同,又提升了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品牌化转型,阳东刀剪产业有望实现从“规模优势”向“品牌优势”的战略升级,未来发展空间将持续扩大。

转型再加速 品质与效率不断提升

一把好刀的价值,除了品牌赋能,还离不开精良的工艺。从原材料到成品,一把刀具需要经历冲压开料、热处理、抛磨、开刃等30余道精密工序。而要确保每一道工序的品质与效率,离不开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产业升级。

金辉刀剪早在2010年前后就开始大刀阔斧进行自动化升级,如今其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达到80%以上。该企业生产的产品,因锋利度高、性价比高、生产周期短而备受市场欢迎。此前,该企业曾承接一批140万件刀具的欧洲订单,通常这需要90天左右的生产周期,但是该企业通过提前备料,优化生产线衔接,并依托自动化生产设备的优势,实现了25天首批产品出货,极大地缩短了生产时限,备受客户好评。

除自动化升级之外,阳东刀剪之所以能持续领跑全球市场,靠的不仅是敏锐的商业嗅觉,更是敢于刀刃向内、自我革新的勇气与智慧。

去年,阳东老牌刀剪企业盛达集团旗下子公司广东苏仕兰生活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桑刀二号”厨刀获得“最高刀刃锋利度保持力”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吉尼斯机构向中国刀剪行业颁发的第一个世界纪录证书。在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之后,“桑刀二号”的影响力持续提升,公司收到的订单不断,在今年元宵节举办的全球采购商订货会上,该款刀具一举揽下7000万元订单。“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国外市场占比约20%。”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国际环境给阳江刀具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我们不能就此躺平。每个企业都要不断创新,不断地走出去,比之前做得更好、更多,才能吸引更多客商。”广东盛达集团董事长许开盛说。

在阳东,产业能级的跃迁绝非偶然,而是一场集体性的战略突围。在阳江十八子集团的展厅里,一款由十八子集团与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联合研发的刀具,以初始锋利度、锋利保持度、耐腐蚀性“三好”特性,实现了更低成本和更优性能,重新定义了刀具行业的质量标杆。这一新材料的出现,也让刀剪生产企业有了更多机会,可以选择性价比更高的钢材。目前,已有十八子、金辉、百创源等多家公司采购“三好钢”,均取得了正面反馈。阳江十八子刀剪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首席质量官黄远清表示,企业用“三好钢”做成的切片刀具,客户采购后很快“翻单”。

这一创新成果的背后,是阳东刀剪产业多年来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持续深耕。从企业与实验室共建先进材料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产业园,推动刀剪产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阳东刀剪正在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式发展。

在产业升级浪潮中,当地政府更是积极发挥引领作用,鼓励五金刀剪产业链主、链员企业勇担标准研究制定重任——十八子集团修订《不锈钢厨具》行业标准,并摘下“广东省标准领军企业”桂冠,金辉刀剪牵头制定的《旅行剪刀》标准获工信部立项,成为行业标杆。

产业兴带动全域旺。前不久,广东省第二批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城市名单揭晓。阳东区凭借在质量提升领域的卓越实践成功入选。

从一把刀的精密锻造到全产业链的标准革新,从本土品牌的匠心坚守到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争夺,作为“中国刀剪之都”核心区域,阳东区正以质量强县(区、镇)建设为引擎,推动传统五金刀剪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擦亮金色产业牌,让阳东企业在面对贸易形势变化时多了一份底气,也更加从容适应市场需求。

南方日报记者 黄林

本期统筹:黄韬炜 冯斌强 陈运恩 黄 林